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已废止)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06 15:14:12   浏览:9437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已废止)

交通部


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

1995年11月15日,交通部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搞好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管理条例》和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工程)竣工验收办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新建和改建的公路工程。大修和改善工程可参照执行。
第三条 公路工程验收的依据:
1、批准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2、批准的工程设计、概算、预算文件;
3、批准的变更设计文件及图纸;
4、批准或确认的招标文件及合同文本;
5、上级机关对工程的指示文件;
6、交通部颁布的公路工程标准、规范及国家有关规定等。
第四条 公路工程验收分为交工验收和竣工验收两个阶段。
交工验收由建设单位主持,主要是检查施工合同的执行情况和监理工作情况,提出工程质量等级建议。
竣工验收由交通部或批准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地方交通主管部门主持,主要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教训,对建设项目进行综合评价,确定工程质量等级。
小型工程或简易工程项目,经主持竣工验收单位批准可合并为一次竣工验收。
第五条 分段完成的路段或单项工程,具有独立使用价值,可分段交工,经交工验收后交付使用,全部完成后统一进行竣工验收。
第六条 工程质量和建设项目均采取评分法确定等级。其等级分为优良、合格和不合格。
综合评分85分及以上者为优良;70分以上、不足85分者为合格;70分以下者(不含70分)为不合格。
第七条 未经交工验收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交工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报请竣工验收。
第八条 公路工程建设项目建成后,施工、监理、建设单位应负责编制工程竣工文件、图表、资料,并装订成册,其编制费用分别由施工、监理、建设单位承担。
验收工作所需的费用由建设单位承担。
第九条 验收工作必须严肃认真,实事求是。通过验收对工程质量和建设项目作出恰当的评价。对有争议的问题,要从全局出发,充分协商,合理解决。

第二章 交工验收
第十条 交工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工程已按施工合同和设计文件要求建成,具有独立使用价值;
2、按附录A第三、四部分要求编制完成竣工文件;
3、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已准备好总结报告材料;
4、质量监督部门已完成工程质量检测、检验并编写完成了工程质量鉴定书。
第十一条 施工单位在全面完成所承包的工程经监理工程师同意后,应向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建设单位核实具备交工验收条件时,应及时组织验收。
交工验收由建设、设计、施工、监理、接管养护、质量监督、造价管理等单位代表参加组成交工验收组,对工程质量进行全面验收。
第十二条 工程质量检验由质量监督部门负责组织,按以下规定分标段进行全面检查:
一、路线: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和坡长、最小视距的路段应逐一检查;其他路段的半径、纵坡、视距应检查总数的20%以上。
二、路基路面:高填深挖(填挖高度大于6米)和水文地质不良地段,对其稳定性、压实度、中心线、宽度、厚度、路拱、边坡、边沟、排水设施等,应逐一检查;其他路段每公里抽查1—2处,路面工程应每两公里抽查一个断面,检验其厚度、压实度。
三、大桥和隧道:要求对各部尺寸、标高、各部结构的施工质量、引道和导流、防护工程等应逐一检查量测。
中桥应抽查总数的50%以上。小桥抽查总数的20%以上。
大桥和特大桥必要时应进行荷载试验。
四、涵洞、挡土墙及防护工程:应抽查总数的20%以上。其中,高度在4米以上的挡土墙和孔径在2米以上的涵洞应抽查总数的30%以上。
五、互通式立交工程应按路基、路面、桥涵、挡土墙和交通安全设施逐一检查。分离式立交及其他交叉工程应抽查总数的50%以上。
六、交通安全设施应抽查总数的30%以上。
七、沿线服务管理和养护设施、环境保护工程应检查总数的50%以上。
八、隐蔽工程和建成后不易检测的分项、分部工程,应审查施工、监理单位和原始资料。
九、对竣工图表、资料、文件、工程决算应全面检查核对。
第十三条 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对受检单位工程评分,按单位工程平均得分确定标段工程质量评分值,再按标段工程质量评分值采用加权平均法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进行评分。即:
∑(标段工程质量评分值×该标段投资额)
工程质量评分值=------------------------------------------------------
建设项目总投资额(建安工程费总额或合同工程价款总额)
第十四条 交工验收组应认真听取和审议以下报告:
1、建设单位关于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2、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
3、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
4、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含变更设计)情况的报告;
5、质量监督部门关于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情况的报告。
交工验收组在听取报告、审查资料和实地察看的基础上,对质量监督部门提出的工程质量鉴定意见和评分进行审议和确认。
第十王条 通过交工验收的工程必须写出交工验收报告(其内容见附录B),由建设单位按隶属关系报请上级交通主管部门或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核定。
对交工验收合格以上的工程,应安排养护管理。
对于交工验收不合格或有缺陷的工程及未完工程,应由原承包单位限期修复、补救 、完成,其费用自理。

第三章 竣工验收
第十六条 竣工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经过交工验收各标段均达到合格以上的工程;
2、对未完工程或交工验收时提出的修复、补救工程已处理完毕,并经监理工程师和质量监督部门检验合格;
3、按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和附录A要求已编制完成竣工文件;
4、按规定已编制好工程竣工决算;
5、施工、监理、设计、建设、监督等单位已编写完成汇报材料。
第十七条 竣工验收主持单位收到建设单位申请验收报告后,应及时核查交工验收的工程及竣工文件,符合竣工验收条件的应及时组织验收。
竣工验收委员会由验收主持单位、建设单位、交工验收组代表、接管养护、质量监督、造价管理、有关银行、土地管理、环境保护等有关单位的代表组成。大中型项目和技术复杂的工程,应邀请有关专家参加验收工作。国防公路应邀请军队代表参加。
第十八条 竣工验收委员会为全面掌握工程建设情况,应认真听取和审议如下报告:
1、建设单位关于工程项目执行情况的报告;
2、设计单位关于工程设计情况的报告;
3、施工单位关于工程施工情况的报告;
4、监理单位关于工程监理情况(含变更设计)工作的报告;
5、质量监督部门关于工程质量监督工作的报告;
6、交工验收组(代表)关于工程交工验收情况的报告。
以上各单位报告中应对建设管理、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工作情况作出综合评价。
第十九条 竣工验收委员会在全面听取报告及检查有关资料、现场察看的基础上,对工程质量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按附录C表中所列项目进行综合评分。
第二十条 工程质量的总评分值为100分,其中交工验收组确认的工程质量评分占70%、验收综合评分占30%(见附录C表1)。按第六条规定确定工程质量等级。
建设项目的总评分值为100分,其中工程质量总评分占70%,建设管理、设计质量、监理工作、施工管理等综合评分的平均值占30%(见附表C表2—表5)。按第六条规定确定建设项目的等级。
第二十一条 竣工验收委员会对合格以上的建设项目签发《公路工程竣工验收鉴定书》(其内容和格式见附录D),由主持验收单位负责印发各有关单位。
经竣工验收的工程,各标段《工程质量鉴定书》由工程所在地公路工程质量监督部门签发。

第四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按照国家《基本建设项目档案资料管理暂行规定》和《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的要求,由建设单位负责向档案管理部门和公路管理机构办理档案资料和资产移交手续。
第二十三条 各省(市、自治区)及计划单列市交通厅(局)可依据本办法制定实施细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由交通部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一九九六年一月一日起施行,交通部(88)交公路字577号文件颁布的《公路工程竣工验收办法》同时废止。
附录A:竣工文件目录及归档单位
竣工文件按四部分整理编制,分甲、乙组两种分别装订成册。甲种文件包括第一、二部分,由交通主管部门归档;乙种文件包括第一、二、三、四部分,由建设单位和接管单位分别归档。
第一部分:综合文件
(一)竣工验收文件
1、竣工验收鉴定书
2、交工验收报告
3、竣工验收申请、批准文件
(二)工程总结
1、施工总结
2、监理总结
3、设计总结
4、建设管理总结
5、质量监督工作总结
(三)征地拆迁资料
1、征地拆迁合同、协议
2、征地批文
3、征用土地数量一览表
4、占地图及土地证
(四)上级批准文件及有关指示
(五)建设项目承发包合同、协议文件
(六)工程交接表(工程名称、主要工程数量、固定资产价值)
(七)竣工文件缩图(比例1∶2000)
第二部分:竣工决算
按交通部及国家有关规定编制竣工决算。
第三部分:竣工图表
竣工图表应在施工图设计文件基础上编制,施工中无变更时可直接采用施工图设计文件中的图表
第四部分:设计、施工文件
(一)技术、设计文件
1、审批的设计及有关文件
2、审批的设计变更及有关文件
3、设计、施工中重大技术问题的往来文件、会议纪要等
(二)施工文件
1、工程质量文件
(1)工程质量文件
(2)重大安全质量事故及处理情况报告
(3)原材料试验结果汇总表
(4)砼及砂浆抗压强度试验汇总表
(5)路基压实度汇总分析评价表
(6)路面分层压实度汇总分析评价表
(7)路面含灰量(水泥用量)检测结果汇总表
(8)灰土、水泥稳定土强度试验汇总表
(9)油石比检测结果汇总表
(10)路面平整度、路拱、宽度、厚度检测结果汇总表
(11)路面弯沉检验汇总表
2、试验、检测报告
(1)各种原材料试验报告
(2)砼及砂浆配合比试验报告
(3)砼及砂浆强度试验报告
(4)击实试验报告
(5)压实度试验报告
(6)稳定土强度试验报告
(7)石灰(水泥)剂量试验报告
(8)油石比试验报告
(9)筛分试验报告
(10)其他各种试验报告
(11)外购材料(产品)合格证书
3、隐蔽工程检查记录
(1)基坑(钻孔、隧道开挖等)检查记录
(2)基础(桩基等)检查记录
(3)路基、路面检查记录
(4)钢盘砼配盘检查表
(5)预应力张拉、压浆等检查记录
(6)其他各种中间检查记录
4、成品、半成品检查记录
(1)预制件成品检查记录
(2)外购件进场检查记录
(3)各种现浇成品检查记录
(4)各种构造物成品检查记录
(5)各种分项工程完工后检查记录
(6)桥梁竣工验收荷载试验报告
(三)进度控制文件
(1)总进度图(表)、计划、批准文件
(2)分期进度图(表)、(月、季、半年、年)计划,批准文件
(3)开工报告和批复文件
(4)有关进度的往来文件
(四)投资控制文件
概预算审批文件及投资增减、变化的文化等
(五)施工原始记录
1、施工日志、监理日志
2、开、完工记录
3、天气、温度及自然灾害等记录
4、各工序施工原始记录
5、各工点、各工序测量原始记录
6、施工照片集
7、其他各种原始记录(含音像资料)
附录B:交工验收报告的主要内容
一、交工验收工作的组织情况;
二、工程概况;
三、工程检验情况及工程质量(含各标段)评审建议;
四、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处理意见;
五、关于修复、补救等事项的决定;
六、关于交工验收及养护管理问题的意见。
附件:
1、质量监督部门关于工程质量鉴定书(含各标段);
2、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检验资料;
3、各标段工程质量评分表。
附录C:
竣工验收委员会综合评分表
表1 工程质量综合评分表
--------------------------------------------------------------------------------------------
|序号 | 项 目 | 评 定 内 容 |应得分 | 实得分 |
|------|----------|--------------------------------------------|--------|------------|
| | | 路基边线直顺度、路基沉陷、亏坡、松石、涵| | |
| | 主 |洞及排水系统完善状况,挡墙砼及砌石外观。 | | |
| | 体 | 路面平整度、裂纹、脱皮、石子外露、接缝跳| | |
| | 工 |车现象,泛油、辗压痕等。 | | |
|一 | 程 | 桥面平整度、栏杆扶手、灯柱、路缘石、伸缩| | |
| | 质 |缝、砼外观状况。 | 70 | |
| | 量 | 隧道渗漏、松石、排水、通风、照明以及衬砌| | |
| |(70%)|外观状况。 | | |
| | | 交通安全设施及交叉工程标志,标线的外 | | |
| | |观及使用效果等。 | | |
|------|----------|--------------------------------------------|--------|------------|
| | 沿线服 | | | |
|二 | 务设施 | 房屋及收费系统等功能和外观;其他设施, | 10 | |
| |(10%)|如加油站、食宿服务等设施的使用效果及外观。 | | |
|------|----------|--------------------------------------------|--------|------------|
| | 环境保 | | | |
|三 | 护工程 | 绿化工程、隔音消声屏等是否合乎设计要 | 10 | |
| |(10%)|求。施工现场清理及还耕情况。 | | |
|------|----------|--------------------------------------------|--------|------------|
| | 竣工图 | | | |
|四 |表、资料 | 按本办法附录A要求,内容齐全,书写打 | 10 | |
| |(10%)|印清晰、装订整齐 | | |
|------|----------|--------------------------------------------|--------|------------|
| | | | | |
|合计 | | |100 | |
--------------------------------------------------------------------------------------------
注:1、评分表缺二、三项时,应得分仍按100分计。例如:缺项目二时,实得分应除0.9;
项目二、三均缺时,实得分应除以0.8依次类推。
2、表中主体工程评定内容缺项时,其应得分仍按70分计。
表2 建设管理综合评分表
----------------------------------------------------------------------------------------------
|序号 | 项 目 | 评 定 内 容 |应得分 | 实得分 |
|------|------------|--------------------------------------------|--------|------------|
| | | | | |
| |基建程序 | 审批手续是否齐全,是否“三边”工程, | | |
|一 | | | 20 | |
| |(20%) |交工验收是否及时。 | | |
| | | | | |
|------|------------|--------------------------------------------|--------|------------|
| | | 是否按批准规模、标准组织建设,是否 | | |
|二 |执行法规 |按规定招标选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是 | 20 | |
| |(20%) |否执行国家有关法规及上级有关文件、指 | | |
| | |示。竣工文件编制是否规范、齐全。 | | |
|------|------------|--------------------------------------------|--------|------------|
| | | | | |
| |履行合同 | 是否按期拨款,是否有不合理赶工要 | | |
|三 | | | 20 | |
| |(20%) |求。 | | |
| | | | | |
|------|------------|--------------------------------------------|--------|------------|
| | | | | |
| |建设环境 | 是否按时完成征迁任务,是否及时协 | | |
|四 | | | 20 | |
| |(20%) |调解决有关纠纷矛盾。 | | |
| | | | | |
|------|------------|--------------------------------------------|--------|------------|
| | | | | |
| |有关单位评价| | | |
|五 | | 按各单位汇报及掌握情况综合打分。 | 20 | |
| |(20%) | | | |
| | | | | |
|------|------------|--------------------------------------------|--------|------------|
| | | | | |
|合 | | | | |
| | | |100 | |
| | | | | |
|计 | | | | |
----------------------------------------------------------------------------------------------
表3 设计质量综合评分表
----------------------------------------------------------------------------------------------
|序号 | 项 目 | 评 定 内 容 |应得分 | 实得分 |
|------|------------|--------------------------------------------|--------|------------|
| | | | | |
| |设计方案 | 总体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是否符合有 | | |
|一 | | | 20 | |
| |(20%) |关标准、规范。 | | |
| | | | | |
|------|------------|--------------------------------------------|--------|------------|
| | | 是否符合设计文件编制办法规定,是 | | |
|二 |设计文件 |否彩先进技术,设计文件差、错、碰、漏和 | 20 | |
| | |印刷装订情况。 | | |
| |(20%) | | | |
|------|------------|--------------------------------------------|--------|------------|
| | | | | |
| |设计服务 | 是否按时提交图纸,是否按规定派设 | | |
|三 | | | 20 | |
| |(20%) |计代表,施工现场服务情况。 | | |
| | | | | |
|------|------------|--------------------------------------------|--------|------------|
| | | | | |
| |设计变更 | 因设计深度不够或差错等引起变更次 | | |
|四 | | | 20 | |
| |(20%) |数及造成工期拖延及造价增加情况。 | | |
| | | | | |
|------|------------|--------------------------------------------|--------|------------|
| | | | | |
| |有关单位评价| | | |
|五 | | 按各单位汇报及掌握情况综合打分。 | 20 | |
| |(20%) | | | |
| | | | | |
|------|------------|--------------------------------------------|--------|------------|
| | | | | |
|合 | | | | |
| | | |100 | |
| | | | | |
|计 | | | | |
----------------------------------------------------------------------------------------------
表4 监理工作综合评分表
----------------------------------------------------------------------------------------------
|序号 | 项 目 | 评 定 内 容 |应得分 | 实得分 |
|------|------------|--------------------------------------------|--------|------------|
| | | | | |
| |履行合同 | 是否按合同条款履行职责,是否按有 | | |
|一 | | | 20 | |
| |(20%) |关规定组建监理机构 | | |
| | | | | |
|------|------------|--------------------------------------------|--------|------------|
| | | | | |
| |人员组成 | 监理人员数量、资质、业务水平、工作 | 20 | |
|二 | | | | |
| |(20%) |态度及旁站情况 | | |
| | | | | |
|------|------------|--------------------------------------------|--------|------------|
| | | | | |
| |设备检测 | | | |
|三 | | 试验设备配备、检测手段及抽检频率。 | 20 | |
| |(20%) | | | |
| | | | | |
|------|------------|--------------------------------------------|--------|------------|
| | | | | |
| |文件资料 | 监理签认及抽检资料等是否完整、准 | | |
|四 | | | 20 | |
| |(20%) |确、书写规范、装订整齐。 | | |
| | | | | |
|------|------------|--------------------------------------------|--------|------------|
| | | | | |
| |有关单位评价| | | |
|五 | | 按各单位汇报及掌握情况综合打分。 | 20 | |
| |(20%) | | | |
| | | | | |
|------|------------|--------------------------------------------|--------|------------|
| | | | | |
|合 | | | | |
| | | |100 | |
| | | | | |
|计 | | | | |
----------------------------------------------------------------------------------------------
表5 施工管理综合评分表
----------------------------------------------------------------------------------------------
|序号 | 项 目 | 评 定 内 容 |应得分 | 实得分 |
|------|------------|--------------------------------------------|--------|------------|
| | | | | |
| |工程质量 | 表1实得总分的70%即为本栏目工 | | |
|一 | | | 70 | |
| |(70%) |程质量实得分。 | | |
| | | | | |
|------|------------|--------------------------------------------|--------|------------|
| | | | | |
| |工程进度 | 是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是否拖延 | | |
|二 | | | 5 | |
| |(5%? |工期,是否有不合理赶工。 | | |
| | | | | |
|------|------------|--------------------------------------------|--------|------------|
| | | | | |
| |履行合同 | 人员、机械设备是否按合同要求配备, | | |
|三 | | | 5 | |
| |(5%) |是否私自分包或转包工程。 | | |
| | | | | |
|------|------------|--------------------------------------------|--------|------------|
| | | | | |
| | 竣工图 | 竣工图是否与竣工工程相符,施工原 | | |
|四 |表、资料 | | 10 | |
| |(10%) |始记录、自检资料是否齐全,真实可靠。 | | |
| | | | | |
|------|------------|--------------------------------------------|--------|------------|
| | | | | |
| |有关单位评价| | | |
|五 | | 按各单位汇报及掌握情况综合打分。 | 20 | |
| |(10%) | | | |
| | | | | |
|------|------------|--------------------------------------------|--------|------------|
| | | | | |
|合 | | | | |
| | | |100 | |
| | | | | |
|计 | | | | |
----------------------------------------------------------------------------------------------
附录D:
竣工验收鉴定书主要内容及格式
(一)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包括主要控制点)
3、建设依据(计划、设计、概算、施工各阶段批准文号)
4、建设规模及性质(全长、新建、改建)
5、技术标准(包括主要技术指标)
6、开工及竣工日期
7、工程概(预)算情况及实际造价
8、工程建设主要内容(包括主要工程数量)
9、实际消耗主要材料
10、实际征用土地数
(二)评价和鉴定
11、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鉴定结论(评分及等级)
12、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综合评价
(按附表C表2、3、4、5所列项目进行评价)
13、建设项目综合评价及等级
(对工期、质量、投资等综合评价;评分及等级)
(三)决定和建议
14、竣工验收委员会有关决定和建议
(①关于工程缺陷的处理决定;②对养护管理的意见或建议;③其他有关问题的决定或建议)。
(四)竣工验收委员会名单及有关单位签名
公 路 工 程 竣 工 验 收 鉴 定 书
--------------------------------------------------------------------
| | | |
| | | |
|一 |工程名称 | |
| | | |
| | | |
|----|------------|--------------------------------------------|
| |工程地点 | |
| | | |
|二 | 及 | |
| | | |
| |主要控制点 | |
|----|------------|--------------------------------------------|
| | | |
| | | |
|三 |建设依据 | |
| | | |
| | | |
|----|------------|--------------------------------------------|
| | | |
| |建设规模 | |
|四 | | |
| | 及性质 | |
| | | |
|----|------------|--------------------------------------------|
| |技术标准 | |
| | | |
|五 | 及 | |
| | | |
| |主要指标 | |
| | | |
--------------------------------------------------------------------
--------------------------------------------------------------------------
| | | |
| |开工日期 | 年 月 日 |
|六 | | |
| |竣工日期 | 年 月 日 |
| | | |
|----|----------------------------------------------------------------|
| | 费 用 名 称 | 金额(万元) | 投 资 控 制 |
| |------------------|----------------|--------------------------|
| | 建安工程费用 | | 批 准 概 算 |
| |------------------|----------------|--------------------------|
| | 征地拆迁费用 | | |
| |------------------|----------------| |
| | 交通工程费用 | | |
| |------------------|----------------|--------------------------|
|七 | 设 计 费 用 | | 工程决算 |
| |------------------|----------------|--------------------------|
| | 监 理 费 用 | | |
| |------------------|----------------| |
| |建设单位管理费用 | | |
| |------------------|----------------|--------------------------|
| | 其 他 费 用 | | 每公里或延米造价 |
| |------------------|----------------|--------------------------|
| | 总 费 用 | | |
| |------------------|----------------|--------------------------|
| |新增资产价值 | | |
|----|----------------------------------------------------------------|
| |工程建设| |
|八 | | |
| |主要内容| |
| | | |
|----|--------|------------------------------------------------------|
| |主要材料| |
|九 | 的 | |
| |实际消耗| |
| | | |
|----|--------|------------------------------------------------------|
| |实际征用| |
|十 |土地数 | |
| |(亩) | |
| | | |
--------------------------------------------------------------------------
--------------------------------------------------------------------------
| | |
|十一|建设项目工程质量鉴定结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十二|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综合评价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不分页显示   总共2页  1 [2]

  下一页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农业环境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农业环境管理办法
陕西省人民政府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护农业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农业生产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业环境,是指影响农业生物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农业用地、用水、大气、生物等。
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业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列入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责成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四条 凡在本省境内,从事与农业环境有关的生产、建设、开发、科研和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五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农业环境的义务,并有权对污染和破坏农业环境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 监督管理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环境保护工作实施统一监督管理,负责农业环境保护各有关部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并履行法律、法规和本办法规定的职责。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辖区的农业环境保护实施监督管理,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实施国家和本省有关农业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
(二)主管本辖区农业环境的监测、调查和评价,拟定本辖区农业环境保护的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长远规划和年度计划经综合部门平衡,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三)负责所属农业生态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与对农业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
(四)负责对辖区内单位和个人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实施监督检查,调查处理农业生态破坏事件;
(五)制定防治农用化学物质污染的措施,并监督实施;
(六)负责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的管理与开发,组织推广无公害农业工艺;
(七)主管生态农业建设,制定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措施,并监督实施;
(八)会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造成农业环境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实施现场检查,对农业环境污染事故进行调查处理;
(九)组织开展农业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技术推广和经验交流,宣传普及农业环境保护知识。
第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水利、林业、土地、乡镇企业、煤炭、地质矿产、化工、工商行政管理等 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协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做好管辖范围内的农业环境保护工作。
第九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监测机构,业务上受上级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测机构指导。其主要职责是:
(一)负责对本辖区农业环境状况及农产品质量(有毒有害物质残留)的监测;
(二)定期汇总、整理本辖区农业环境监测数据和资料,分析、评价本辖区农业环境质量状况,并向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上级农业环境监测机构报告;
(三)根据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承担农业环境污染事故和农业生态破坏事件的调查、监测和技术仲裁;
(四)负责农业环境保护技术培训、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
第十条 各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农业环境管理机构行使农业环境监督管理职能。
各级农业环境监测机构组成农业环境监测网,并纳入全省环境监测网。
农业环境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可以设农业环境保护监督员。乡(镇)可以设专职或兼职农业环境保护监督员。
农业环境保护监督员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考核合格后,颁发证件,凭证件方可履行农业环境保护职责。
农业环境保护监督员执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环境管理机构和监测机构交付的任务。
第十一条 农业环境监督管理人员执行公务时,必须出示证件。被检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反映情况,提供必要的资料。
第十二条 对农业环境有直接影响的建设项目和区域开发项目,建设单位提交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必须有对农业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批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有同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参加。
第十三条 根据本省农业环境保护的需要,应当逐步建立和完善地方农业环境保护标准体系。地方农业环境保护标准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拟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三章 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
第十四条 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农业生产与农业环境保护的需要,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重要农产品集中产区建立不同类型的农业生态保护区。
第十五条 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应当实行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并采取措施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防止土壤沙化、盐渍化、贫瘠化和水土流失;禁止滥伐盗伐林木、毁坏草场、毁林毁草开荒以及开垦国家禁止开垦的陡坡地。
经过有关部门批准的采矿、取土、挖沙、筑路、兴办企业和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等活动,应当尽量减少破坏地貌和植被。已经破坏的,应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负责治理或者承担治理的补偿费用。
第十六条 因受有害物质污染,农业生物不能正常生长,或者所生产的农产品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农业区域,可划为农业用地污染整治区。
农业用地污染整治区的划定,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部门会同同级土地管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调查、论证,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农业用地污染整治区综合整治计划由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同级环境保护行政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
第十七条 从事农业生产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和动植物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及时回收废弃农用塑料薄膜,防止农用化学物质污染。
鼓励综合利用农副产品和农业废弃物,减少污染。
禁止猎捕、收购、贩运、销售农业害虫、害鼠的天敌(人工饲养的除外),并保护其栖息、繁殖场所。
第十八条 禁止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生产经营者向农业用地和灌溉渠道排放不符合农业灌溉标准的工业废水。
禁止在人畜饮用水源和渔业养殖水域沤泡、渍洗麻类、清洗药械和排放各种有害物质。
对利用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灌溉的地区,农业环境监测机构应定期对其水质、土壤和农产品进行监测,防止造成污染和危害。
第十九条 向农业环境排放有害气体和粉尘的,必须经过净化处理,不得超过规定的排放标准。
第二十条 禁止在农业用地和灌溉水源附近倾倒、弃置和堆放生活垃圾和有害固体废弃物。确需在农业用地修建处置、堆存固体废弃物场地的,应经县级以上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按有关规定办理征地占地手续,并要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物渗漏和扬散。
第二十一条 城镇垃圾、粉煤灰和污泥等作为农用的,必须符合规定的农用控制标准,并经当地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后,方可使用。
第二十二条 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营者,在发生事故或其他原因大量排放污染物,造成或者可能造成农业环境污染时,必须立即采取措施处理,及时通报可能受到污染危害的单位或个人,并向当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第四章 奖励与惩罚
第二十三条 对保护和改善农业环境做出显著成绩或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十四条 对农业环境造成污染危害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有责任排除危害,承担被污染和破坏的农业环境的治理费用,并对直接受到损害的单位和个人赔偿损失。
赔偿责任和赔偿金额的纠纷,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处理。当事人对处理决定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提出请求处理或者提起诉讼的时效期间为三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受到损害时起计算。
造成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负有举证责任。调查、鉴定、处理污染和破坏事件所需费用,由造成污染和破坏的责任者承担。
第二十五条 对违犯本办法规定,造成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的单位和个人,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国家和本省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给予警告、罚款、限期治理,或者责令其停产、转产、关闭、直至提请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六条 当事人对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逾期不申请复
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二十七条 农业环境监督管理人员,因玩忽职守造成损失,或者以权谋私、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本办法下列用语的含义是:农业:指种植业和养殖业。农产品:指各种种植业产品和养殖业产品。农业生物:指野生的和通过人工培育的作为农业劳动对象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农业用地:指耕地、园地、草原、草地、沟渠等直接或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灌溉渠道
:指以灌溉为主要功能的渠道。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省农业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条 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1993年8月18日

哈尔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民政府


哈尔滨市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办法


(2010年9月17日哈尔滨市人民政府令第225号公布 根据2013年3月21日
《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哈尔滨市信息化项目建设管理办法>等三件政府规章的决定》修订)



  第一条 为促进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和《黑龙江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等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等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农村可再生能源,是指农村生产生活中使用的生物质能(沼气、秸秆气化、固化等)、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非化石能源。

  第四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应当坚持因地制宜、综合利用,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原则。

  第五条 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行政区域内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日常工作可以委托市农村能源管理机构负责。
  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内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管理,日常工作可以委托区、县(市)农村能源管理机构负责。
  乡(镇)人民政府在上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辖区内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实施和服务。
  发展和改革、财政、科技、城乡建设、城乡规划、畜牧兽医、环境保护、林业、国土资源、质量技术监督、公安消防等部门,应当依据各自职责做好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相关工作。
 
  第六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结合发展低碳农业和节能减排工作,编制本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第七条 财政部门应当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需经费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根据本地财政状况和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发展情况逐步增加。
  国家、省和市下达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需要地方人民政府匹配资金的,区、县(市)人民政府应当按照规定落实配套资金。

  第八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应当纳入乡镇、村(屯)基础设施建设规划,户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设施应当纳入农村住宅通用设计标准。

  第九条 鼓励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农民参与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和服务,对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具体奖励标准由市财政、农业等部门制定。

  第十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引导和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实行产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经营。

  第十一条 科技部门应当支持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引进、研发,鼓励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企业和个人研发农村可再生能源的新技术、新产品。

  第十二条 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组织推广下列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

  (一)利用气化、固化、炭化和发电技术,将农林牧废弃物和生活垃圾转化为高品质生物质能的项目;
  (二)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能技术,为农牧业和农民提供生产生活供热的项目;
  (三)利用风能和太阳能技术发电的项目;
  (四)利用沼气净化技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的项目;
  (五)其他先进适用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项目。

  第十三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所需的设备与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标准,生产经营农村可再生能源产品应当具有国家或者省级农村可再生能源产品检测单位出具的质量检测合格证书。
  禁止生产、经营或者使用国家明令淘汰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所需的设备和产品。

  第十四条 区、县(市)人民政府对投资开发沼气等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生产企业、物业服务企业在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应当按照规定给予资金补助,并减免相关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建设大中小型沼气工程,集中供气覆盖农户的,优先给予扶持。

  第十五条 申报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将项目申报表和项目可行性报告,报送区、县(市)发展和改革、农业部门,由区、县(市)发展和改革、农业部门按照项目申报要求,统一汇总编制申报材料,报上级主管部门。
政府投资兴建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应当由区、县(市)发展和改革部门会同农业、财政等部门审核签署意见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十六条 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市农业、财政等部门根据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申报和实际情况,确定并下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年度建设计划,由市财政部门划拨相应市级补助资金。

  第十七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办理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项目的相关审批手续后,方可施工。

  第十八条 政府投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通过招标方式确定项目的设计、施工和工程监理单位;所需设备材料依法必须进行政府采购的,应当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方式等进行政府采购。

  第十九条 政府投资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将其技术方案报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非政府投资的大中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单位应当将其技术方案报项目所在地的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涉及行业管理的,应当遵守相关的行业管理规定及其专业技术标准。
  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对报审核或者备案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技术方案予以审查,对不符合技术和安全要求的,应当督促建设单位予以改正。

  第二十条 沼气工程、生物质固化或者气化工程、发电工程等农村可再生能源专业工程项目的设计单位,应当具备国家和省规定的资质和技术等级要求。

  第二十一条 规模化户用沼气、联户和养殖小区沼气项目的施工单位,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法人资格;
  (二)十名以上具有初级沼气生产工资格的施工人员;
  (三)二名以上具有中级沼气生产工资格的施工人员;
  (四)相关的检测仪器和设备;
  (五)国家和省规定的其他条件。
  
  大中型沼气工程、大中型生物质固化或者气化工程、发电工程项目的施工单位,除具备前款规定的条件外,应当同时具备环境工程专业承包三级以上资质。

  第二十二条 下列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施工人员,应当持有职业资格证书:

  (一)农村小型户用沼气池及综合开发利用系统的设计和施工,大中小型沼气工程的施工,配套设备的安装、管理和维修;
  (二)省柴节煤炉、灶、炕、窑的施工及配套设备的安装、管理和维修;
  (三)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等光热转换设备和太阳能光电池等光电转换设备的安装、管理和维修。

  第二十三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设计、施工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向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四条 农村新建或者改建校舍、医院、敬老院等公用设施的,应当推广使用太阳能供水供热采暖、光伏发电和其他太阳能节能技术,太阳能开发利用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第二十五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应当按照已经批准的工程建设标准施工。

  下列事项需变更的,应当经原审批部门审核同意:
  
  (一)建设期限;
  (二)招标方案;
  (三)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建设规模;
  (四)批复总投资金额。

  第二十六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废水、废气、环境噪声排放应当符合国家标准;贮存、处置废料、废渣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环境保护指标。

  第二十七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成后,建设单位应当进行自查,填写项目验收申请表,经乡、镇人民政府签署意见后,报区、县(市) 发展和改革部门。
  区、县(市)发展和改革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城乡建设、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对已建成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进行验收,验收合格后,报上级主管部门。

  第二十八条 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评估机制,委托专门机构对已建成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估,建立跟踪机制,对项目运行管理进行指导。

  第二十九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单位应当严格按照国家有关工程建设档案管理的规定,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档案管理制度,并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档案报区、县(市)农村可再生能源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三十条 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场)建设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养殖企业、养殖小区(场)为项目管护责任单位;规模化户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管护责任单位为项目所在地村(屯)。
  其他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管护责任单位为项目建设单位。

  第三十一条 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区、县(市)和乡、镇及村(屯)设立服务站(点),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服务体系,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服务可以实施有偿服务。

  第三十二条 市农村能源管理机构应当加强对农村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工作的指导,建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统计和评价制度。
  农村可再生能源的用能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要求如实提供具体资料和数据。

  第三十三条 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建设资金应当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滞拨、截留、挪用、侵占。

  第三十四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擅自占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设施、设备;
  (二)擅自改变已经建成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用途。

  第三十五条 从事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管理的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有行政处分权的部门对其行政领导及其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执行国家和省下达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计划的;
  (二)对需要进行技术审核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未依法进行技术审核的;
  (三)不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责,或者发现违反本办法的行为不及时依法查处的;
  (四)滞拨、截留、挪用和侵占专项资金的;
  (五)徇私舞弊、玩忽职守,以及其他违反本办法的行为。

  第三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的罚款:

  (一)兴建政府投资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项目未经审核或者验收的;
  (二)承担农村可再生能源建设的设计、施工单位,未按照规定备案的。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

  (一)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的建设单位未按照规定将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档案的复印件报备案的;
  (二)非政府投资兴建的大、中型农村可再生能源工程项目,其技术方案未经备案的。

  违反本办法规定,政府投资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程项目技术方案未按照规定审核的,由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区、县(市)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

  (一)擅自占用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设施、设备;
  (二)擅自改变已经建成的农村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项目用途。

  第三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其它规定的,由相关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给予处罚。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2010年11月1日起施行。